找到相关内容319篇,用时7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孝文化经典《孝论》译释

    子方启手足①,即命之出家。稍长,诸兄孺子可教,将夺其志。独吾母曰:「此父命,不可易也。」逮摄衣将访道于四方。族人留之,亦吾母曰:「汝已从佛,务其道宜也,岂滞汝?汝其行矣。」呜呼!生我,父母也;育我,父母也,吾母又成我之道也。昊天罔极②,何以报其大德!  自去故乡凡二十七载,未始不欲南还坟陇,修法为父母之冥赞。犹不果然。辛卯③其年,自弘法婴难,而明年乡邑亦婴于大盗,吾父母之坟庐,得不为其剽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1568570.html
  • 佛光菜根谭之教育

    a diamond than barrels of shining pearls. Better discretion than bitter regret. 智者知,了解一切 仁者,包容...what they cannot do. 慈眼、慧眼、法眼、佛眼洞察世间实相 用善听、谛听、兼听、全听关怀人间疾苦 Realize the truth with compassionate ...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1168873.html
  • 朱熹与道家哲学

    第二十中记载问答如次:“问:谢氏(即谢良佐--引者)‘知我者希’之说如何?此老子语也。亦不必如此说。”卷二十七中又记述道:“问:谢氏说《几谏》章,曰‘敬孝易,孝难’,恐未安。曰:圣人答人问孝,多就...揭示他的疏漏为问学目的,而是希望明确他的学说的困难所在,以便能够改进其体系,做出积极的发展。例如,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显然是这一种努力的表现之一,虽然未必是一种最好的形式,但他所取的方向无疑是有意义的...

    陈少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95569201.html
  • 星云法师:学道者的魔障

    无明烦恼缠缚著众生的身心,而使众生不能出离生死苦海,所以称为缠无明。   佛典里常无明喻父,贪喻母,二者和合而生我执,使众生起惑造业,流转生死,无有出期。   参?五盖的内容   1.贪欲盖:指贪...》卷十〈食经〉中,佛陀曾说:众生为食,无明为食,而无明又五盖为食,乃至不信闻恶法为食。譬如大海大河为食,大河小河为食,乃至山岩溪涧雨为食。其中,“食”有牵引、长养、持续的意思。由经文...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72969464.html
  • 净元法师著:佛学基础

    重要的,大乘起信论说:  “敬三宝淳厚心故,信得增长,乃能志求无上之道。”  由信心生敬,由敬而归依,“信解观察,供养归依”,是上求无上佛道,最初一念照破无明痴暗的觉性作用。这个觉性即“一切众生...,而终究不得法益。  于是汇集有关入门应知的问题和名相,编成一套简明易读的课本,名叫“佛学基础”。并为了方便研读,及由此深入更广泛的佛学义理,另外逐文注解,供学者参考。  【第一课 释迦牟尼佛】  ...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170235.html
  • 法华三昧之检讨及修学之经过

    兹妙理,忏兹深愆。」见修忏要旨,因其文有如是妙  理。故不惜冗长,附录于后,供读者研究。  忏悔眼根文----至心忏悔,比丘某甲与一切法界众生  ,从无量世来,眼根因缘,贪着诸色,着色故,贪  诸尘,尘故,受女人身。世世生处,惑着诸色  。色坏我眼,为恩爱奴。故色使我经历三界。为此弊  使,盲无所见。眼根不善,伤害我多。十方诸佛,常  住不灭,我浊恶眼,障故不见。今诵大乘方等经典,  归向普...

    张圣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0371069.html
  • 演慈法师:弥勒信仰概述(2)

    菩提心。由我勇猛精进力故,便超九劫,于贤劫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难,我十法得证菩提。云何为十?一者能施所之物;二者能施所之妻;三者能施所之子;四者能施所之头;五者能施所之眼;六者...来,眼根因缘,贪著诸色,著色故,贪诸尘,尘故,受女人身。世世生处,惑著诸色。色坏我眼,为恩爱奴。故色使我经历三界。为此弊使,盲无所见。眼根不善,伤害我多。十方诸佛,常住不灭,我浊恶眼,障故不见...

    演慈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05271698.html
  • 弘扬佛教优良传统 共创和谐新世界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金刚经》),认为强弱、富贫、大小、上下互相之间应该理解、谅解、宽容,彼此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建立互信与合作。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受到尊重,当你的内心充满了,充分尊重每一个人时,不管走到哪里,你都会散发出和善、慈悲、祥和的氛围与磁场。所以,当一个人己之心去他人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会变的和顺。这种和合共生、自他不二的主张对于今天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合作关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李玉玲

    |弘扬佛教优良传统|共创和谐新世界|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03873892.html
  • 元代临济禅系的弘传——从原妙到元长(2)

    ,更是有比较恰当的论述。他在《警孝》中说:“夫孝者,效也。效其所养而报之养,效其所而报之。”继而指出:“且在家不为色身之养,不孝也;出家不为法性之养,亦不孝也。”[七四]显然,明本的这种论说,...沙门不敬王者论》中提出“在家奉法则,是顺化之民,情未变俗,迹同方内,故有天属之,奉主之礼。”而“出家则是方外之宾,迹绝于物,其为教也,达患累缘于有身,不存身息患”,因此“内乖天属之重,而不违其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5274087.html
  • 圆觉经管窥(八)─普眼菩萨章之一

    受上上细心;即有身心,还能生,故本称之),便现有为增上善果(虽修舍定,终是有漏有为),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渴。」  ?[24]勤求如来圆觉境,于心清净便开悟─本经:「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为本(上节云:当知轮回,为根本),但慈悲令彼舍,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永断轮回(根本),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

    何金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5274088.html